首頁 新聞服務(wù) 熱點 文化中國行·銻都非遺(一)探尋“梅山鬧花” 聆聽百年回響

文化中國行·銻都非遺(一)探尋“梅山鬧花” 聆聽百年回響

2024-11-20 18:24:36 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 楊風 伍蓮姣

新冷水江11月20日訊(楊風 伍蓮姣)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是文化的重要符號。非遺項目通過代代相傳,記錄一個民族的歷史、思想和情感,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。今天起,市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報道《文化中國行·銻都非遺》。

梅山鬧花,也叫唱鬧花、鬧花戲、三花子戲,具有典型的曲藝表演特征。這種古老而珍貴的音樂形式,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底蘊,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與深情詮釋。

在沙塘灣街道楓樹坳社區(qū)舉行的冷水江市2024年戲曲進鄉(xiāng)村巡回演出現(xiàn)場,梅山鬧花第五代傳人王愛平和愛人即將登臺。對于他而言,每一次演出都是對梅山鬧花藝術(shù)的傳承和弘揚。

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。熱烈、歡快、邊說邊唱、唱中有說.....翻轉(zhuǎn)騰挪間盡顯梅山鬧花的獨特魅力。26歲出師的王愛平,將大半輩子的心血都傾注在了梅山鬧花上,也見證了它從輝煌到低谷的歷程。

梅山鬧花第五代傳人王愛平說:“30多年了,在我接手的時候傳承人是第五代。上面那些師傅,我學的時候是八十多歲,六十多歲,開始學的時候比較艱苦,梅山鬧花戲傳承下來也吃了不少的苦,上舞臺,戲曲衣服都是自己墊錢的?!?/p>

梅山鬧花是一種以手帕、折扇等為道具,以二胡、八音鑼鼓為伴奏樂器,邊說邊唱邊舞的說唱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形式。現(xiàn)存曲目有《十月花》、《四方進寶》、《開門紅》等30余個,曲牌20余首。王愛平今天表演的曲目就是《四方進寶》?,F(xiàn)場觀眾掌聲雷動,讓這位60多歲的非遺傳人感慨萬千。

梅山鬧花第五代傳人王愛平說:“新年都喜歡講好話的,我們這個系列是熱鬧,鬧新年,恭喜發(fā)財,都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,每一個戲曲都有意義的。”

現(xiàn)場觀眾紛紛表示:“演得好,這些演員都很敬業(yè),很好看。”“演得好,我們的文化進入了鄉(xiāng)鎮(zhèn),我們的文化進入了戶,讓老百姓快快樂樂?!?/p>

梅山鬧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3年,當時遷居寧鄉(xiāng)的王氏族人王名滔因軍功被皇帝授武顯將軍,回祖籍祭祖時,將“鬧花”引入了王坪灣。自此,唱鬧花在王坪灣落地生根,并在傳承中不斷融入梅山山歌、小調(diào)、方言等成分,形成了現(xiàn)在的“梅山鬧花”。

梅山鬧花第五代傳人王愛平說:“歷史以來正月鬧新年、舞龍,梅山鬧花戲受到各地各社區(qū)居委會院內(nèi)父老鄉(xiāng)親的喜愛,這是熱鬧。”

然而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梅山鬧花也面臨著傳承的困境。王愛平教導的幾個弟子中,有的因無法保障生活而轉(zhuǎn)業(yè)。對此,王愛平雖然感到無奈,但他依然堅定信念,要將梅山鬧花傳承下去。

梅山鬧花第五代傳人王愛平說:“那我的決心來講,還是要堅持下去,要發(fā)揚光大,把梅山鬧花戲傳承下來?!?/p>

歌自資江來,曲因梅山生。在社會變遷中,梅山鬧花不僅實現(xiàn)了由民間傳唱向舞臺表演的嬗變,也為冷水江市文藝的發(fā)展增添了獨特的魅力。

冷水江市文廣傳媒藝術(shù)發(fā)展有限責任公司(市文工團)總經(jīng)理唐楓說:“2020年梅山鬧花就列入到冷水江市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名錄,同時我們也組建了以市文藝工作團為主體的梅山鬧花藝術(shù)團,通過近幾年的整理和復排部分的曲目,取得的一些成就,同時我們也通過文化惠民、送戲下鄉(xiāng)一些平臺,到全市各個地方進行巡演,擴大它的影響力?!?/p>

資水澎湃,長歌悠遠。在冷水江市,像梅山鬧花這樣的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(guān)注和保護。通過傳承中保護、發(fā)展中傳承的方式,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必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(fā)出更加絢麗的光彩。

責編:楊雅婷

一審:鐘鼎文

二審:熊敏

三審:羅曦

來源: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

返回頂部